正直的約瑟 ◎撰文/張慈實 ◎期數:398期 ◎2010.11號
近年來,「正直」(integrity)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。例如,史蒂文斯(Paul Stevens)是一位跨宗派神學院的教授。他從木匠頓悟工作的靈修學。1他認為,「愛是所有美德背後最終的動機,而正直是那高尚生命的表現。」「正直」不只是受到宗教界的重視,企業界也將它納入商業倫理的基礎,並且認為「正直」是挑選人才的關鍵因素。
前奇異公司的執行長Jack Welch提出嚴選人才的三塊試金石:1.人品正直(integrity),會實話實說,信守承諾;2.聰明才智(intelligence),有強烈的求知慾,知識的廣度要夠;3.人格成熟(maturity),能夠忍人所不能忍,應付壓力和挫折。本文將以約瑟為例,說明正直人的表現,及其代價與結局。
一.正直的表現
正直的表現,包括言與行二部分。在言語上,正直的人會忠實表達自己的觀察,凡事實話實說。在行為上,正直的人會說到做到,信守自己的承諾。
1.實話實說
《聖經》記載,約瑟十七歲的時候,與他的哥哥們一同牧羊。雖然相對上較年輕,是個童子,但是他為人正直,看到他哥哥們的惡行,就報給父親知道(創三十七2)。在社會上,到處都同時存在向上與向下,行善與為惡的作為。但是,很少人願意站出來,鼓勵向上,處罰向下;或鼓勵行善,處罰行惡。
2009年七月底,筆者去了法國,在前往凱旋門途中,欣賞林立街道兩旁的世界知名品牌,卻也發現不少各式各樣的乞丐或騙子。其中印象比較深刻的,是有一個女孩,遇人就問:「Can you speak English?」你最好不要理她。因為當你回答她「yes!」她會伸出她的手,要求你:「Give me money.」如果你不給她錢,她會給你臉色看。在追求凱旋的途中,出現乞丐騙錢的畫面,是一項諷刺,但是沒看到有人出來制止這種向下的行為。
同年的八月上旬,筆者到了美國紐約。走在美麗的中央公園,竟然發現有人隨便丟垃圾。雖然沒有人出來制止這種惡的行為,卻有工作人員到處撿垃圾,維護環境的清潔。這個景象讓筆者得到很大的啟發:支持向上的力量,不能只靠教育或道德勸說,更重要是強而有力的資源作後盾。
到了八月中旬,筆者去了柬埔寨。在參觀吳哥窟的時候,有一個小孩從地上拔一朵花給筆者,然後又從地上拔一根草,在筆者的小指上綁一個圈,再把那一朵花插在上面。筆者還沒會意過來,他就向筆者要一元美金(等於四千柬幣)。筆者不能接受,要還給他花與草,他卻不肯。筆者只好給他一塊糖,並把花與草放回地上。他改說:「一千柬幣!」筆者仍然不答應。
在旁觀看的在職專班學生,開始有人覺得不自在,表示這種場面「很尷尬!」下午,筆者來到小吳哥城,發現有一個手腳俐落的小孩,努力幫人擦鞋,擦一雙鞋的價錢是三千柬幣。筆者用相機拍下這二個小孩的行為,不只是為了留下記憶,更是為留下這二個小孩給筆者的啟發。
首先,早上與下午這兩個完全不同的景象,讓筆者想到約瑟的故事,體會到正直和其他的美德一樣,需要時間慢慢培養,最好是要從小就養成習慣。有正直習慣的人,看到不正直的行為,他會不習慣,會不舒服,會想要改善。約瑟的改善方法,是將哥哥們的惡行,報給父親知道。約瑟的作法,對解決問題沒有幫助,反而給自己帶來麻煩。所以,除非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,而且自己擁有解決問題的資源,否則最好把問題放在心裡。
其次,筆者也體會到,約瑟與其兄長無法和諧相處,是自然現象。因為善與惡永遠無法和諧相處。再好的團體都有一些邪惡人士,再壞的團體會有一些善心人士。就像同樣是雅各的兒子,約瑟有好行為,兄長們卻有壞行為。因為「為非作歹的,被義人憎嫌;行事正直的,被惡人憎惡。」(箴二十九27)。當一個人在「為非作歹」與「行事正直」之間作了選擇,就不要奢望得到每一個人的認同。
第三,在經營團體的過程中,要注意「彩衣現象」。由於雅各愛約瑟過於愛他的眾子,就給約瑟作了一件彩衣。約瑟的哥哥們見父親愛約瑟過於愛他們,就恨約瑟,不與他說和睦的話(創三十七3-4),是彩衣害人,在團體中,如果領導者偏愛某個人,這個人往往會有不必要的麻煩。在團體中,如果有人爭寵,這個人往往要為自己的受寵,付出可觀的代價。
最後,筆者想起二十幾年前所讀過的一本書《世界最偉大的管理原則》,「獎勵你所要的,處罰你所不要的。」的句子又浮現腦海。「獎善罰惡」的力量在哪裡?如果在「神」手上,那麼祂把這個力量賜給誰?就看誰有力量。在貧窮的吳哥窟,這個小孩靠自己的力量賺錢,而不像早上那一位小孩,靠耍詐騙錢。誰來「獎善罰惡」?筆者忽然發現自己就有這種力量,只是過去沒注意。那天,筆者非常高興,做了一些「獎善」的作為:不但給這個小孩小費、糖果,還幫他招攬生意。
留言列表